在火热全球10余年并迅速扩大规模的电动汽车之后,氢能已成为下一个趋势。当氢产业规模更大时,氢气将成为最时髦的驱动力。
2021年是业内公认的中国氢能元年,对比2007-2008中国电动汽车元年,两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如下表)。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即便受疫情、逆全球化趋势等客观因素影响,氢能汽车发展节奏不如原来的电动汽车那么快,但其市场潜力之大毋庸置疑。
电动汽车 | 氢燃料电池车 | |
政策 | 2007年11月1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 2007年12月18日,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 | 2021年9月1日,五部委正式批复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首批示范城市群,大规模中央专项补贴启动 2022年3月,发改革、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氢能顶层设计出炉 |
产销 | 前瞻网数据,2008年电动汽车产销在2300辆水平 | 中汽协口径数据,2021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1777辆和1586辆 |
外部驱动力 | 油价大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率超过50%,能源安全长期受到威胁 | 全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部分国家与地区计划未来征收“碳税” |
前期推广模式 | 奥运村试点+“十城千辆”工程 | 冬奥会试点+“示范城市群”计划 |
氢能产业链长、技术难度大。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发展氢能最首要解决的是成本问题,而在所有氢能终端应用中,优先发展附加价值更高的应用领域才能最快实现盈利,因此率先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商业化无疑是更理性的选择。
从汽车产业角度讲,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实现交通运输领域全面脱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乘用车领域,电动汽车独占鳌头,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总体拥有成本,氢燃料电池汽车一时都无法追上。但在重卡以及工程机械领域,动力电池由于其低能量密度的特性,注定无法与氢能竞争。与此同时,重卡与工程机械作为商用设备更易形成规模化应用,主机厂也可通过以销定产的方式,实现自身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帮助渡过生存期。发展氢能重卡已成为大势所趋。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将交通运输作为氢能燃料电池应用的突破口。面对各地氢能重卡发展热潮,构建可行的商业模式成为关键。氢内燃机、液氢储罐与液氢燃料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也成为氢能重卡未来发展方向。
以氢能驱动重卡和工程机械有两种路线,一种是氢内燃机,另一种是氢燃料电池。2022年9月,康明斯发布适用于重卡的X15H氢内燃机,功率高达395kW,配备70MPa高压大容量储氢系统,可提供超1000公里的潜在续航里程。2022年9月,宝马联合沃尔沃、DHL、道达尔等开发18吨和40吨两种氢内燃机卡车并将进行运行测试。
据中汽协统计,氢能重卡自2020年开始小批量落地示范,2021年销量同比增长42倍。从交付情况来看,氢能重卡已成为继氢能公交车后,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增长的新动能。自2022年7月以来,中国重汽、上汽红岩、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佛山飞驰等整车企业,相继宣布的氢能重卡订单总数突破万辆。
2021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突破9000亿元, 工程机械氢能化前景也十分广阔。目前国际上氢能工程机械案例以叉车为主,挖掘机、起重机、搅拌车、渣土车等设备也陆续推出氢动力产品。卡特彼勒、日本小松、徐州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全球工程机械巨头正在开发一系列大型氢能工程机械设备。
2022氢能重卡与工程机械产业链论坛将于12月2日在苏州召开。会议将探讨国家与地方氢能交通运输产业政策和规划,氢能重卡和工程机械应用场景、运营成本和市场展望,领军企业氢能重卡和工程机械车型和产能,氢内燃机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于氢能重卡和工程机械的储氢罐、氢循环泵和空压机,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和膜电极,燃料电池催化剂、GDL、质子交换膜和双极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