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203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2020-10-29

20201027日,在 202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发布。

 

燃料电池方面: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评估: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进入示范导入期

 

氢燃料电池客车续驶里程、百公里耗氢量、最高车速等,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均实现或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多项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同步;

 

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变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在催化剂、炭纸、质子交换膜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部件基础较为薄弱。

 

燃料电池客车发展现状

项目

2020年技术指标

2019年完成情况

续驶里程(km

500

500

0-50km/h加速时间(s

20

20

燃料经济性/百公里氢耗

kg/100km

<7.0

<7.0

最高车速(km/h

80

80

冷启动温度(℃)

-20

-30

寿命(万km

40

实际运行超过7-10km,衰减0.5%-1.5%,按衰减10%寿命终止,预计寿命超过60km

成本(万元)

<150

<150

亚化咨询2020风电、光伏、生物质、甲醇和城市垃圾制氢论坛将于1112苏州召开

 

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发展现状

商用车

2020年目标

完成情况

额定功率(kW

60

>60

最高效率(%

55

~50

比功率(W/kg

300

400

冷启动温度(℃)

-20

-30

寿命(h

10000

10000

系统成本(元/kW

5000

完成

亚化咨询2020风电、光伏、生物质、甲醇和城市垃圾制氢论坛将于1112苏州召开

 

发展愿景

 

重点领域路线图——燃料电池汽车

 

将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作为整个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的突破口,以客车和城市物流车为切入领域,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丰富的区域推广大中型客车、物流车,逐步推广至载重量大、长距离的中重卡、牵引车、港口拖车及乘用车等。

 

2030-2035年,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产业链。

 

2025

2030

2035

总体目标

基于现有储运加注技术,各城市因地制宜,经济辐射半径150公里左右;运行车辆10万辆左右

突破新一代储运技术,突破加氢站数量瓶颈,城市间联网跨域运行,保有量100万辆左右

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超过1万套/企业

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超过10万套/企业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功能要求

冷启动温度达到-40,提高燃料电池功率,整车成本达到混合动力的水平

冷启动温度达到-40,燃料电池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及成本须达到燃油车水平

商用车

续航里程≥500km

客车经济性≤5.5kg/100km

寿命≥40km,成本≤100万元

续航里程≥800km

重卡经济性≤10kg/100km

寿命≥100km,成本≤50万元

乘用车

续航里程≥650km

经济性≤1.0kg/100km

寿命≥25km,成本≤30万元

续航里程≥800km

经济性≤0.8kg/100km

寿命≥30km,成本≤20万元

亚化咨询2020风电、光伏、生物质、甲醇和城市垃圾制氢论坛将于1112苏州召开

 

2025

2030

2035

关键技术

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冷启动温度<-40

商用车用电堆体积功率密度>2.5kW/L,寿命>13500h,成本<1200/kW

商用车用电堆体积功率密度>3kW/L,寿命>30000h,成本<400/kW

乘用车用电堆体积功率密度>4kW/L,寿命>5500h,成本<1800/kW

乘用车用电堆体积功率密度>6kW/L,寿命>8000h,成本<500/kW

基础材料技术

批量化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生产技术及装备

高温质子交换膜及电堆技术应用,非Pt催化剂及电堆技术应用,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及非贵金属催化剂电堆技术

控制技术

阴极中高压流量压力解耦合控制技术,能量综合利用技术、面向寿命优化的动态运行控制技术

无增湿长寿命技术、宽压力流量范围自适应控制技术

储氢技术

供给系统关键部件高可靠性技术、储氢系统高可靠性技术

供给系统关键部件低成本技术、储氢系统低成本技术

亚化咨询2020风电、光伏、生物质、甲醇和城市垃圾制氢论坛将于1112苏州召开

 

2020风电、光伏、生物质、甲醇和城市垃圾制氢论坛将于1112日在苏州召开。会议将探讨全球与中国氢能产业链发展前景与投资机遇,质子交换膜电解水与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与装备,风电、光伏成本下降潜力与大规模制氢解决方案,海上风电制氢、光解水制氢技术难点与可行性分析,甲醇/氨大规模运输绿氢的发展机遇,生物质发酵直接制氢与生物质天然气制氢经济性,生物质和城市垃圾大规模气化制氢技术示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