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上海港绿色甲醇加量注创新高: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强劲信号

2025-05-07

55日,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新海运“HMM Forest”圆满完成国产绿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作业,加注量达3110吨。这一成绩刷新了330日“HMM Green”绿色甲醇单次加注量纪录,标志着上海港在绿色甲醇加注领域的稳步发展中取得新突破。

在此次加注作业中,“海港致远”充分展现了其高效的装载与加注能力。作为中国已投运的最大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团队,配置12个货舱,总舱容达16000立方米,能够满足大规模的甲醇燃料加注需求。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各环节紧密配合,确保了绿色甲醇从洋山申港码头装载到向“HMM Forest”精准加注的全链条高效运转。

绿色甲醇、绿氨与绿色LNG:航运业脱碳的三驾马车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将船舶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时间节点提前至2050年,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绿色甲醇、绿氨和绿色LNG作为最有潜力的脱碳航运燃料,正成为全球航运业关注的焦点。

绿色甲醇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其生产、仓储运输、加注设备以及发动机均已投入运行,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绿氨虽然在储运法规和基础设施方面较为完善,但作为船用燃料仍面临诸多挑战,不过相关技术研发正在加速推进。绿色LNG则凭借其较低的排放优势,成为新船订单的热门选择,并且其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这三种绿色燃料各具优势,未来有望在航运业中形成三驾马车的格局,共同推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

上海港的绿色引领:产业链协同的典范

上海港在绿色甲醇加注领域的成功,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作。从洋山海事局的专项指导,到海关的“一站式”通关模式,再到边检站的有力支撑,以及上港集团各部门的全方位保障,整个加注过程展现了高效的全链条运作模式。这种产业链协同不仅提升了加注效率,还为绿色甲醇燃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港作为全国首个具备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其在绿色能源加注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为其他港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未来,随着绿色燃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上海港有望通过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绿色能源加注服务水平,引领全球航运业的绿色转型。

亚化咨询《中国绿色甲醇产业链年度报告》数据显示,绿色甲醇可以由生物质气化之后的合成气生产;也可以由绿电制绿氢和CO2来合成;许多项目耦合上述两种原料路线,以实现甲醇产量的最大化。应用绿色甲醇的条件已成熟——甲醇的生产、仓储运输、加注设备、甲醇燃料发动机都已投入运行。

绿氨由绿氢和氮气合成而来。亚化咨询《中国绿氨产业链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氨市场规模约为1.8亿吨/年,海运贸易量约为2,000万吨/年。与氨相关的储运法规、标准和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但氨作为船用燃料还存在一系列挑战。曼恩、瓦锡兰、WinGD等正在积极推进氨燃料船用发动机的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WinGD首台氨燃料发动机将于20256月交付,全球订单已近30个。

由于LNG比传统燃料排放更低,采用LNG燃料的新船订单大幅增加。而且LNG还可以加注绿色LNG,进一步降低CII指标。绿色LNG可以来自于生物质发酵的沼气,或由生物质气化的COCO2和绿氢化学合成,也可以由CO2和绿氢在微生物作用下气体发酵生产。绿色LNG正在成为绿色甲醇和绿氨在船用绿色燃料领域的有力竞争对手。202412月,万豪能源成为全球首家液化生物甲烷及液态生物二氧化碳同时获得ISCC认证的企业。

2025船用绿色甲醇、绿氨和绿色LNG燃料论坛将于5月20日在杭州召开,会议将探讨全球航运业脱碳趋势与绿色燃料需求,绿色燃料的国际标准与认证,船用绿色甲醇、绿氨和绿色LNG燃料运输、仓储、加注流程、先进装备和安全标准,船用绿色甲醇、绿氨和绿色LNG燃料发动机技术现状与挑战,绿色甲醇、绿氨和绿色LNG生产工艺、示范项目和供应能力展望等。